闪存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20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听惯了好耳机再去听差耳机,心中就会暗骂:卧操,这尼玛也配称为耳机?

[复制链接]

7

主题

41

帖子

132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30 10:03: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bosesubzy 于 2017-9-30 10:05 编辑
      一个人,下了班,静静的听上一首曲子,让旋律和歌者的情感浸透心境,仿佛突然间一切烦恼都不再重要。即便自认对音乐不感冒的朋友,你们高考、失恋、或是想家的时候,想必也都是音乐陪你渡过的吧?一首好乐曲就是有这样神奇的功效,但是,拙劣的设备和不合理的搭配,会毁了好音乐,天籁变成噪音、情绪烟消云散。  大家不要妄自菲薄,觉得自己木讷听不出声音好坏,咱们和那些专家的耳道结构没有什么不同。诸葛亮有句名言:什么都略懂一点,人生才能丰富一些。本期就是针对那些“木耳”的朋友,叫醒你的耳朵,不要错过一个可能带给你巨大愉悦的精神乐园,当然,也因为这点,本文是一篇非常初级、狭义的入门听音指南,不聊专业,只正三观。  一首乐曲要经过这么几个环节才能被你的耳朵听到:在现场通过采样把声音转成数字信号、然后压缩成各种格式,再在网上传播,这过程我们称之为“音源”。音频文件通过手机、声卡、CD机等解码设备还原成模拟信号输出到音频接口。这些设备统称“前端”。音频口接上音箱或耳机,信号就变成人耳可识别的美妙音乐,这些带喇叭的发声装置就叫做“后端”。音源、前端、后端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你听到的声音与最初原始声音不符,就不保真了,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卖前后端设备的,都强调自己是一套完整的HIFI(高保真)音响系统。




一、音源  


      说音源之前,我们先要重新认识一下——什么是“声音”,声音是由于物体震动,导致周围空气也跟着震动,一浪一浪传下去,直到我们的耳膜也跟着一起振,大脑才会“听到”。所以你看所有乐器都是有个核心东西在震动,有一种神奇音箱没有喇叭,放在任何材质上就能通过“敲击”让物体“发声”。声音是典型的机械波,是波就有频率和振幅。  频率高低代表声音的尖锐和低沉,我们人类能听到的声音是20Hz到20KHz。一般把这个范围分成这么几段:  20Hz到80Hz的是低频,我们人类能听到但发不出来,大号、大鼓、大提琴都是这个频率。80到160Hz之间是中低频,大家听的定音鼓、动词打次、个别极低的男低音……电影里用来渲染枪炮声或大场面,多会加强这个频段。160到1280Hz叫中频,涵盖了几乎所有人声和绝大部分乐器,所以是最最重要的频段。不要以为王菲、莎拉布莱曼算高频,她们喉咙震动频率顶多八九百赫兹,张宇还三四百呢。在声学范畴他们统统都算中频。1280到2560是中高频,人类也发不出来了。三角铁、小提琴的高音、萨克斯多数在这个频段。2560到20000(20K)这广大的频段是高频,很少有乐器能到这儿了,小提琴的最高音、彪到极高的短笛算是,小刀刮玻璃的声音是5000Hz左右,要不要我放一下?20K往上是我们人类听不到的频率,但它也确实存在,即所谓的超声波。  了解这个规律后,我们就能联系一些生活常识,为什么蝴蝶飞过去听不到?它每秒才扇十几下翅膀,不到20Hz我们就听不到,蚊子翅膀每秒扇动6、7百下,6、7百Hz的声音就能被人耳捕。说张靓影彪海豚音,海豚叫声频率一般在2、3千,人是发不出的。动画片里女高音一开唱玻璃就被共振碎了,玻璃固有频率可是2、30KHz,所以这些都是夸张的表现手法。  振幅的大小是响度,单位是“分贝”,初学者经常搞混频率和响度的区别,觉得频率越高是不是声音越大呀?不对,低频低音也可以很响、高频高音也可以是蚊子声,这是完全的两码事。  自然界所有声响都是这样平滑和优美的曲线,有着不同的频率和振幅。以前磁带和唱片是模拟法记录,留声机听到什么就1:1刻成什么,在数字时代,和数码相机一样,我们面临必须要用数字方式记录信号的问题。在自然波形上画坐标点来记录就叫采样。每秒点的数量是采样率,数值的位数(二进制)叫……就叫位数。你会发现不管用多少个点来记录,最终还原的波形依然是折线,终究是一种有损,只是点越多越平滑罢了。这也是现在还有人听模拟记录“黑胶”唱片的原因。  采样率就像数码相机的像素数,初次采样以后,再怎么用电脑处理都只能持平或降低,提高采样率就是作假。那采样率是不是越高越好呢?九十年前一个叫奈奎斯特的人发现:每记录一个循环至少得用两个点,你就拿记录最高频率20KHz的波来说吧,每秒至少要采40K个样。这本来是一个限制采样最低数量的定理,但人们发现:自然界主流声音频率都在1K以下,如果还拿40K个点来记录,那每个循环就有四十几个点,很不错了。而且经过科学家反复试验,超过40K的采样率,人耳基本就分辨不出区别了。后来声学家在定义CD的时候,加上10%衰减,采样率就规定在44.1KHz。于是44.1KHz就这样变成了声学界的“视网膜”临界值。这是电话音质的8K采样出来的,这是广播音质22K采样,这是CD 音质44.1K采样效果。  这里插一个关于SRC的技术讲解,我问大家:一段已经用44.1K采样过的声音,再用88.2K重新采样,音质会有损失么?看图就可以知道:单位时间内点数如果是成倍增加的,波形没有变化。好,那如果用48K频率采样,会有损失么?我们发现,虽然采样率微微提升了一点,但不是成倍提升,再画出的波型,有些波峰就被削掉了。非常遗憾,英特尔规定所有电脑上的声音采样都得是48K的,之前所有用44.1K采样的声音都要经过提升采样率但有损音质的转换,这就是SRC(Sample Rate Converter)。这个规定现如今也延续到现在的手机和平板上。SRC不可避免,但如果算法好,可以减轻。  好,既然超过44.1KHz采样,百分之99.9的人耳都分辨不出,那追求高品质的音乐有什么意义吗?重点在“压缩”!刚采完的音频文件体积巨大,不利拷贝传播。MP3就是一种高压缩比的有损压缩,你好不容易用高采样率采得的音频,结果被MP3大刀阔斧的砍掉很多,之前的全白干,这就是为什么有的192K采样的MP3,听起来跟垃圾一样。我们在听音乐的时候,一定要多听WAV、FLAC、APE等格式的无损音频,它们就相当于用WinRAR压缩了一下但不会损失内容。实在没无损的情况下就看MP3的码流,码流越大说明被砍的越少,这个规律基本可用。只是要防备无良商家插值算出来的高码流假无损,这些人太缺德了,应该列入黑名单。




二、前端


      我们好不容易找到的高品质音频文件,放到电脑手机里,就要开始进行还原了。还原的第一步是播放软件控制声卡上的DSP主芯片进行解压缩,如果不考虑SRC问题,播放软件和DSP芯片对音质是没什么影响的,他们的任务是忠实的把数据快速解压就完了。随着现在CPU速度越来越快,甚至有没有独立DSP芯片也都不是事了。  在解压过程中播放软件和DSP芯片可以加入点“作料”,人为改变一些波形的样式,变变风格修饰修饰。这就是厂商在手机、电脑端常做的“音效混响”,什么Dirac、魔音、调调都是干这个事的。这就像给照片PS一样,能让音乐更有味道。但我个人主观上不喜欢开,因为我不会每听一种音乐类型就换一套音效。再喜欢Linkin Park的人也不希望听蔡琴听出死亡金属味。而且你拿到的音频文件是制作人已经P好的作品,再加一道不伦不类的。  解压完还是数字信号,下面要交给数模转换芯片(DAC),翻译成喇叭能“听懂”的脉冲电流模拟信号,数模转换的好不好对音质有较大影响,Xplay 3S就有独立的DAC转换芯片,这和很多独立显卡一样,多数情况下有独立芯片的效果会比集成的好。  转好的模拟信号,理论上已经可以直接输出给耳机、音响听到声音了,但为了能驱动灵敏度更低的耳机、音箱,就需要一个芯片对信号进行放大,有了运算放大芯片的手机和声卡不光能搞定小耳机,还能推动一些大的头戴耳机和小音箱。一级放大不够就多级放大,要想推动家里大型落地音箱,还得接个功放。运放芯片和功放对音质影响至关重要,电流够不够?放大是否及时?会不会产生杂讯,对强度、细节、部分频率段做不同放大能一定程度上糟蹋或改善音质。老罗说锤子只需要加个运放就能PK拥有数模、运放双独立芯片的Xplay的音质,我不知道真假,只是从理论上来说,有这个可能。
      移动听音的用户应该选用什么样的前端设备呢?有的烧友不满足手机的全集成方案,会选择拥有独立数模转换芯片(DAC)和运放芯片的专业播放器,经典产品有:七彩虹C4、HiFiMAN HM-901、索尼ZX1、艾利  和AK100、艾巴索DX200、苹果iPod classic……有的烧友嫌手机的推力不足,会再加个独立外置的耳机放大器,耳放戏称二房,经典的耳放有:拜亚动力A1、艾利和AK10、索尼PHA-1等……  买这些有必要么?要我说,既然是移动听音,便携性是首要的,如今的播放器推力已经足够,除非是比较极端的大耳(头戴式),其余的大耳包括入耳,平头塞已经能推得足够好,因此没必要单独的耳放。烧友们买独立前端,多数是为了便携性和手机无法达到的声音还原度。如果你有了千把块的耳机,却还用着手机做前端,短板在哪显而易见。(不否决有的手机声音比播放器好,但总体来说播放器更加专业)
      手机里音质谁好谁坏?要么你就上到像Xplay或锤子一样拥有独立芯片的,效果不错,否则其它所有用集成芯片的,在SRC解决问题差不多的今天剩下的只有外围电路设计和推力不同罢了。而推力问题呢我们又可以通过选耳机搭配解决,所以与其关心集成芯片的那一点点差异,不如把精力和钱花在我们下面要说的对听感影响更大的——耳机。




三、后端
      
      前端负责把模拟信号送到了音频输出口,剩下的事就交给后端——喇叭了。喇叭发声的原理大概这样的:电线缠成圈,根据模拟电流脉冲信号、一阵阵产生电磁力来控制震膜震动,这就是一个最常见的动圈喇叭工作原理,振膜的材料以前是纸加点羊毛,所以老式几万块的音响一泡水,或者被熊孩子捅一窟窿,都很丧心病狂。现在的震膜有丝绢的,也有金属的,而最主流的,还是塑料加涂层。  振膜是一个喇叭的核心,它以非常精准而高频率震动,我们才能听到声音。但既然是机械部件,还有涂层,就涉及到一个“磨合”问题,像汽车一样,新耳机的振膜也要经过一定时间、各种频率的振动,才能达到最佳状态,这过程就是“煲耳机”。  但是但是,煲耳机的作用现在被奸商严重夸大了,有时候你花了大价钱买一副假耳机,听着觉得不行的时候问奸商,他故作高深的告诉你——耳机得煲呀,等你煲了一个月,过了退款时限还不行时,他说:你放的啥音乐呀,给耳机煲坏了呀!这是欺负人加纯扯淡。你就记着:夏利再怎么磨合,也变成不宝马。我们小米活塞买回来煲72小时,可以说听感几乎没任何提升。(没有故意黑)  喇叭还要有箱体固定,直接输出声音或在后面的腔体里循环反射输出,喇叭加箱体构成完整的音箱。耳机就是一个迷你小音箱。  大家可以看出,音箱、耳机的结构非常简单,成本并不高,但你振膜的材料怎么选,强度、形状用什么涂层,喇叭在箱体里什么位置,前腔后腔大小……这些只要变一点点,出来的声音效果就会有区别,形成不同的“风格”,现在电脑科技这么发达,而这环节还是要靠一个“金耳朵“的调音师一点点手工调校。  最后,都是一个品牌林立、利益盘根错节、水很深的市场,如果论坛里五个大神同时说这耳机值一千,那它就值一千,你听不出来是你悟性不够,你要像皇帝新衣里小孩一样较真儿,他来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的则干脆满嘴玄幻,忽悠的功力不亚于算命先生和股票分析师。如果你信了,那恭喜,你的设备不光有耳放,又多了一个脑放,嗯,大脑里又自行把效果又放大了。这种大神就欠来个盲测猜价格,原形毕露。一会儿讲耳机有些讲错被喷的,我虚心改正,而有些涉及利益而被喷,大家心知肚明。  首先为什么不讲音响讲耳机,声音不是从喇叭出来就直接到你耳朵里了,还要经过墙壁、家具的漫反射以及空气温度环境的微弱干扰才被你听到,同样声音在大厅和浴室里听差别很大。你家客厅如果一面封闭一面开放,那音箱摆放一定不能是对称的。所以音响的调音师都是上门调音,甚至你该买的沙发、窗帘、毛绒玩具都得摆放好。这也是我们不评论手机外放音质的原因。当然,有人说他能听出空气湿度、潮汐、太阳离子之类的,那他肯定正在修仙。而耳机的使用环境和条件相对可控,我听到的,多半也是你听到的。  挑耳机,很多人上来就听细节,大错特错,第一件也是最最重要的事情是选择好形态和舒服佩戴,本文把耳机大体分为三类,这个是平头式,入耳式和头戴式。  平头耳机佩戴轻巧舒服,就算睡觉前在枕头上滚来滚去也不会太硌,音质也很不错,但是它有个最大的缺点——不闭音,外出路上带平头,杂音全往耳朵里灌,好处是公交下一站到哪儿了你都不会错过,坏处是听Eason听到深情处夹一句“全部商品一律两元十元”也是常有的事。你在电梯里听旁边人正在你是我的小苹果……那他多半是在用平头。这种程度的漏音你根本听不出耳机的优劣,所以谈耳机音质不能脱离环境只说是在录音室的效果。有些人选耳机会考虑两条,一条出街,睡前周围安静了,再用一条全开放式的耳机。  入耳式就没这问题,它直接塞入人的耳道,这样耳机腔体和人耳道的腔体形成封闭,很容易达到调音师设计的效果。入耳式对耳朵有损伤么?只有音量太大会毁听力,你在迪厅长时间就会耳鸣,入耳式只要音量调节合适,完全无碍健康。入耳式是目前耳机最主流的形态,但它最大的缺陷就是戴着不舒服(习惯了另当别论)。用淘宝上这种记忆棉耳套能稍微改善一点,不管你耳孔是奇形怪状还是左大右小都能完美适配。佩戴对入耳式非常重要,如果你走着走着路或嚼几下口香糖耳机就掉下来了,那效果立刻还不如天桥上的行货。还要注意线不要太硬,太硬一动也导致戴不稳,更重要的是太硬会有固体传音,一摩擦,耳机里就像听诊器里听到的嗡嗡声。  若论听感,也许头戴式最好(通常情况下),音箱腔体大、喇叭不受体积限制,好的头戴隔音效果也不错,最重要的是声音经过了你的耳廓(耳墩效应),而不是直接振动耳膜,人和人耳廓形状不一样,头戴式能让你听到的声音最符合你的听感,也就更显自然、大气。一个很便宜的头戴,听感可能超过很贵的平头和入耳。但凡事有利有弊,头戴最大的问题是不便携,隔音好的体积更大,夏天一戴全是汗,而且不少头戴对前端的推力有较高要求,有的手机就推不动了。  还有其它形态:苹果的小白二代简称小白兔是平头和入耳的结合,戴着舒服,而且有一定入耳的效果,是很巧妙的设计。蓝牙耳机因为无线传输速率有限,无法承载大码流,所以主打无线和便携,音质方面就不要苛求了。  选好耳机类型是首要之重,想想自已常在什么时间场合听音乐,上下班路上、经常出街的就不必花大价钱买很贵的耳机,看重音质、能忍受不便携的,转向头戴、入耳也许少花钱多办事,运动跑步时听那你一定需要个耳挂。优先考虑线不缠绕、有线控、左右耳好区分的……所以不考虑形态和佩戴舒适度,上来就听音质的,是买株还珠、舍本逐末。好,下面,就要正式进入最关键的——听音




四、听音
      
      听之前有个很重要的建议:如果你是才接触器材的初烧,最好先找土豪朋友借一个不错的头戴,反复去听试音曲。建立好的听音观非常重要,你必须得知道这些试音曲原本是什么样子的,否则你戴上耳机根本不知道该听什么。等你谙熟这些旋律的每个细节,再跟着我们的指导听其它器材,你会发现自己的耳朵好像也不是那么的木。(和审美观一个道理)
      听音首先要把质量问题和风格问题区分来看,质量是音质,风格是音色,风格没有好坏、可商榷,但质量有问题一定不能忍。新耳机上来先大体听一遍,绝不能有偏音、爆音、破音、高音发劈,合唱或大音量的时候腔体共振,这些很好听出来,只要一有立刻否决。注意,要连带着你常用的前端一起听,有时一条素质非常好的耳机由于与前端不搭也出现这种情况(很小概率),那没办法,不要削足适履,必须忍痛割爱。然后听解析力,解析力相当于照片的分辨率,很多微小的声响耳机必须要能清晰的表现出来。One I Love 1分14秒之前都是女声清唱,换气、口水音等让人觉得她的嘴唇就在你耳边。听听耳机是不是能尽量多的把这些细节表现出来。听出这些不算难,解析力更重要的是在高音、低音或乐器杂乱的时候还能保持清晰细节,A Thousand Years,前奏是一段很低沉的音效,第1秒、6秒、10秒有三次雷声,第2秒开始前方开过来一辆消防车,5秒有风声、第8秒一架直升飞机出现在左后方,第10秒海浪阵阵拍打海岸,2分10秒,10点钟方向有人敲了一下三角铁……如果有强大的解析力,你会好似看到了一部电影的开场画面,再听音乐现场感和带入感就非常强了。  听解析力时候注意一下,有些歌是天生有些噪音的,《被遗忘的时光》人声背景、《有你的快乐》一开场,这些噪音听不出来是有问题的。而如果出现你印象中没有的噪音那就要注意是不是耳机或前端产生杂音了。  市面上有一种动铁耳机在解析力上表现优异,我们前面介绍的是最常见的动圈耳机发声原理,动铁耳机把动圈竖起来,通过一个U型铁来控制震动,相比动圈,动铁耳机直径能做得更小,但需要更长的纵深,这对入耳式不是问题。动铁对震动控制的非常敏锐和精准,能听到更多的细节。但缺点是适应的频率比较窄,想让一个动铁发声单元在中频表现好,那低频高频就肯定很差。所以一般动铁耳机都至少有两个发声单元,高频和中低频,再加一个的分频器来把声音分开。  分频器一般怎么分?超过2560Hz以上归高频单元,其它归中低频单元。还记得之前声音频率的朋友可能会说——没什么声音是2000Hz以上的呀,那高频单元企不是没用?这话不对,实际上我们人耳听到的不光是主音,还有音波在空气中的衍射与别的频率波干涉碰到墙壁或物体再反射回来……等夹杂在一起综合的波型结果,这些“泛音”里有不少是2K到20K之间,没有这些“泛音”, 我们就会感觉像在静音室里,声音非常干瘪和不真实的。  其实两个动铁单元适应频率还是过窄,三个、四个差不多,但要放下这么多单元耳机就会很大,并且很难让他们合理分工合作;于是有了第三类:圈铁。很简单,中低频交给动圈、高频交给动铁,两个单元配合效果达到最好,只是圈铁又遇到分频点中间衔接处的声音融合很难过渡自然的问题。    听完解析力第二要注意听下推力够不够,这是一个讲究前、后端搭配合理性的重要环节。你前端音频口输出功率是有限的,但耳机的阻抗可有大有小,一般入耳式12到16欧姆,大的头戴有八、九十、二百欧的。大家可能想当然觉得阻抗越大声音越小,就越难推。是吗?先不说对错,再看下喇叭的工作原理,声音大就是让振膜振的更给力,有这么几个办法:加长导线多绕几圈、或者缩小电圈直径也能多绕几圈、或者加粗导线加大电流,再或者换个轻点的振膜……高中物理我们学过:这些个因素里只有加粗导线是在减少电阻提升音量,其它方式如果混在一起用,也有可能让大电阻同样有大音量。所以不能单看电阻判断好推不好推,要看一个更关键的参数——灵敏度。  灵敏度就是每一毫瓦能产生的声音响度,它不管耳机什么构造,直接看音量大小,所以灵敏度越高就越好推。怎么判断我的推力够不够?第一是先大概判断音量,让你觉得合适的音量位置起码要这个位置,要是调到最大音量还不够响,那肯定是推不动了。第二,上条标准正向判断可以,但不能反向判断,中等音量如果觉得够响,并不一定是推力够,还要保证不失真、瞬态足。  什么是瞬态足?瞬态放在汽车里就叫推背感。音量由很小一瞬间突然增大到很大,你的耳机能不能很好的体现这个“突然”?雷声够不够“炸”?《鼓诗》里的鼓声够不够吓人?你推力够才能对振膜的控制得收放自如。瞬态好,整首曲子会给你低音很干净利落、不浑浊,不是一片嗡嗡声,中频铿锵有力,觉得唱歌的人吃饱饭了,底气足,高音乐器悠扬不刺耳,人声不是那种声嘶力竭快挂了的感觉。  还有不少因素会影响声音的瞬态,但我放在这里讲是因为推力对瞬态的影响较大。理论上前端推力越大越好,永不嫌大,不用担心会推过了,把音量调小点就行。如果前端推力不够也没事,挑灵敏度高一点的耳机。灵敏度一样的耳机音量肯定一样大,选其中阻抗大一点的,阻抗大就意味着它用小电流就产生了同样的大音量,电流小底噪少,所以有人喜欢大阻抗的耳机就是这么个道理,这是在好推的前提下说的。  第三要听耳机是否能把极高频和极低频声音都准确表现出来(频响范围)。耳机频响范围厂商标的都超高,20Hz到18、19K的,但实际上在中频表现上有些就吃不住了。我给大家放一段不同频率的声音,为了不刺激你高频就不听了,开大点声看看你现在戴的耳机能听到多低。  实话说吧,你不太可能听到30Hz以下的声音,那为什么你刚才你听到了?是因为所有耳机都会把这些超低频信号改变一下。好耳机在这过程中你会感觉声音真是在不停下低下低,低到喉咙甚至胸口都能感受得到,而差耳机低到一个频率后你就觉得没什么变化了。这就叫低音下潜。有人以为低音下潜是指低音声大,这不对。好的低音下潜能让《鼓诗》和渡口里的前三通鼓敲进你心里、震慑人心。有低音下潜就有高音上浮,这也很重要,只是很多人不爱听高频,尖锐声音淡化下反而让人有好感,这是好是坏就说不清了。  再往下听就要听层次、定位和声场这三要素了:层次很简单,相近的声音,耳机能否有效的区分开来,反复听曲目里的《大板城的姑娘》,边听边想:到底有几个人在唱?能听出的越多,说明耳机层次感越好。定位,大家认真听下这段音频。人应该从右手3米左右位置开门,从你身后走过,又坐到了你右后的位置,准确的定位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偏差。声场主要指你能够感觉到的演奏的范围,闭上眼听Live In America,你感觉自己正处在一个多大的房间里?房间有多宽?多深?声场不一定是越大越好,它要的是准确还原,该是小录音室的就不能是大厅,该是国家大剧院,就不能像学校礼堂。  有人把声场这概念同时包含了以上三点。有好的声场表现,你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知道,交响音乐会一张票也挺贵的,听这首曲子,我再给你配一张乐器摆放图,你闭上眼静静听,能否感觉到左手小提琴区开动,右手大提琴还在待命、中间小号偶尔表现一下,远方定音鼓一定在稳着节奏,整个乐队好像只在为你一个人演奏。  再听听这首经典的《加州旅馆》,加州招待所这首歌是现场录制,当吉它声响起,沙锤轻敲,鼓点伴随着场下此起彼伏的口哨和欢呼声,你是不是感觉自己此时此刻就站在舞台中间?前奏铺垫完毕,歌声呼之欲出的那一刹那,你有没有全场都在看着你期待着你,你不唱都不好意思的感觉?  被我归在音质里边最后一个因素是声音的密度或者叫做重量。这主要是听“余音”,任何打击乐、弦乐都是有颤动余音的,好的歌手也会有技巧的控制嗓子的余音颤抖,如果这种余音真实、干净、透亮,有颤动感,就能给人一种美妙音乐似乎没有戛然而止,而是弥散到空气中回旋荡漾的感觉。古人说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嘛。高山流水的那个琴弦的余音是不是时而像高山挺拔,时而像流水绵延?听出来了,这副耳机就是你生命里的钟子期。  不少耳机在音质方面都算过关,挑耳机很多时候是面临如何选择音色的问题,音色只是风格不同,我无法给出好坏,只能说什么样的风格适合听什么样的音乐。所以你必须要知道,自己平时听什么类型的音乐。音乐听多了你会明白,声音不是越清晰越高保真越好,像照片一样,有特色的风格才耐听。  听音色,首先就是频响各有不同,我们输出一段同样响度但不同频率的声音,你会发现绝大多数耳机不会按同样响度给你真实还原的,高、中、低频各有取舍。有的人听耳机上来就低音,哪个耳机动词打次的越给力就越好,低音重只是代表了一种风格取向,像我这样的老年人一听低音就感觉轰头,更喜欢细节毕见、充满磁性的男中和高音天籁女声呢。一般来说,低频声大的适合听摇滚、流行、舞曲,中频音量强的听一些反映人声唱功、深情款款的男中、女中或女高,高频强的适合听些交响、钢琴曲、弦乐、电子乐、ACG什么的。有些评测说:这条耳机三频均衡,一方面是说它适应性强,而另一方面是说听什么都没特色,在我看来是句很委婉的责怪。  第二是冷暖,是的,声音也有冷暖,这是借助了色彩学上的通感,多说无益,我们给您听一段冷暖吧,当然这是我们硬做出来的音乐,实际曲子表现区别不会这么明显,只是您有个概念知道什么是冷什么是暧就行了。冷点的音色听起来清晰明亮,乐器都有很好的空间感,暖点的音色能让人声亲切舒适、久听不腻。  第三就是动态范围,一首曲子音量有地方大有地方小,耳机很多时候也不是真实给你还原的。有些耳机会把声音给做了一个压缩、限制(压限)音量小的地方给你放大点,音量大的地方给你削弱点,这就是动态变小了。动态和我们之前讲的瞬态不一样,瞬态讲的是从小到大的突变性,动态范围讲的是整首歌的音量最大和最小之间的差距。不一定动态范围大的就越好,范围大的适合听古典……动态范围小的,也有可取之处,听细节小声的时候不累,听高潮大声的时候不震,整个曲子更舒展平缓。发烧友喜欢听的胆机,就是一种经过压限,动态范围比较小的风格。  音色问题呢就这些了,寻找适合自己的音色风格其实有个捷径,之前不是说调音师就是个手艺人么?还是那句话——要清楚自己的喜好,再去找符合这类风格的耳机,就能事半功倍。  如果你听懂了以上内容,就已经能逛论坛和人对聊了。将来看一些大神们的评测,有时还会看到一些似懂非懂的词,比如结像力:听老人们讲结像力就是将虚无飘渺的的声音凝结成实体的能力。还有延展性、透明度、线条感、顺滑度……这些我都朦朦胧胧对不上号,还得再慢慢修炼。如果再有一些更玄幻的词,那大家就不要轻易相信了,记住:专业耳机评测师会想方设法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是个很赚钱的职业,因为它没有衡量的标准依据,好坏怎么说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来源:知乎,有删改)







7

主题

41

帖子

132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9-30 10:11:35 | 只看该作者
沙发自己的~



你听惯了差耳机再听好耳机,可能暗想:贵几百上千元也不过如此嘛…  但是你听惯了好耳机再去听差耳机,心中就会暗骂:卧操,这尼玛也配称为耳机?


3

主题

42

帖子

443

积分

版主

京一,专注高端!umifind.taobao.com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43
QQ
板凳
发表于 2017-9-30 10:41:38 | 只看该作者
没有金耳朵,差不多就好了,到了一定高度再提升就难了

11

主题

46

帖子

68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87
地板
发表于 2017-9-30 11:40:07 | 只看该作者
你这么不发点DIY二级教程

7

主题

41

帖子

132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2
5#
 楼主| 发表于 2017-9-30 12:08:41 | 只看该作者
千年之戀︶ㄣ 发表于 2017-9-30 11:40
你这么不发点DIY二级教程

等频响测试仪到了再捣鼓

11

主题

46

帖子

68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87
6#
发表于 2017-9-30 12:39:06 | 只看该作者
我顺带卖点含银千住焊锡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本站|小黑屋|闪存辞典 ( 闽ICP备17025683号 )

GMT+8, 2024-11-23 15:46 , Processed in 0.09114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